318國道橫斷山脈段,海拔3280米的業拉山埡口西側,一座高聳的預熱器塔架猶如現代工業的烽火臺,在雪山與草原的交界處格外醒目。這便是海螺在西藏建造的第一家水泥制造企業——八宿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八宿海螺公司)。投產僅5年的公司,已成為提升八宿縣群眾就業增收的重要力量。
“海螺大學”:找準發力點提升隊伍素質
“海螺大學”,這是員工們對八宿海螺公司的昵稱。雖無傳統大學的學習制度,但公司獨特的“老帶新”“藏漢結對”機制,以及“海螺大學”APP,讓本地員工快速適應工作環境,職業技能得到快速提升。
“藏漢結對”機制是八宿海螺公司的一大特色。該公司為每位藏族新員工配備漢族導師,并設立專項獎勵,月度工資中兌現導師津貼,每年評選“學習進步獎”并給予獎勵。嘎瑪是“藏漢結對”機制的第一批受益人,他自豪地說:“2021年我拿到了這個獎項。”
“海螺大學”APP則是員工們的“第二位老師”。它集在線課程、模擬操作、月度考核于一體,記錄所有正式員工每天的學習軌跡。員工洛松頓珠展示了自己在APP上97分的月考成績單。從線下“傳幫帶”到線上“云課堂”,從文化交融到技術賦能,八宿海螺公司正以“本土化+智能化”的創新實踐,成為本地員工實現蛻變的搖籃。
就業輻射:從綠化工程到運輸合作
2024年,八宿海螺公司的一場廠區綠化工程,成為八宿縣群眾增收的新窗口。工程從3月持續到8月,累計用工2030人次,人均提高收益1.2萬元。這僅是八宿海螺公司就業生態鏈的冰山一角。
2018年,八宿海螺公司選址八宿縣,2020年正式投產。為了確保水泥等原材料的運輸效率,八宿海螺公司與當地企業八宿縣宿達扶貧汽車運輸服務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輻射帶動就業2000余人。四郎次仁是八宿縣拉根鄉運輸公司的一名駕駛員,他見證了鄉里的變化:“過去接單都要翻山去昌都,現在公司和我們鄉運輸公司達成合作后,在家門口就有貨源,來回一趟就可以賺1000多元。”
此外,八宿海螺公司還通過采購本地農副產品,助力當地經濟發展。2020年以來,該公司每年從周邊村莊的扶貧蔬菜大棚里大量采購蔬菜,解決縣里蔬菜滯銷問題。截至目前,八宿海螺公司已累計采購本地果蔬、牦牛肉等農副產品逾百萬元。
本地化目標:力爭2026年用工本地化率超70%
根據八宿縣人社局數據顯示,自海螺項目落地以來,八宿縣登記失業率持續下降8個百分點。這背后是當地政府與八宿海螺公司合作結出的碩果。
今年27歲的洛松頓珠是八宿海螺公司辦公室行政主管,也是公司第一位藏族主管。他說:“剛進入公司工作時,家里人覺得企業不穩定,并不支持,但我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如今已經5年了,也靠自己的努力被提拔成了主管。”
八宿海螺公司一直優先錄用本地大學生和農牧民。八宿海螺公司堅持將區外調入人員的補貼用于培養本地技術骨干,既可以提高本地員工技術水平,又能促進當地群眾就業增收。這種“造血式”就業幫扶正在產生裂變效應,越來越多的技術能手返鄉創業,形成了良性循環的就業生態圈。
每年,八宿海螺公司都會在西藏民族大學、西藏大學等高校進行校招,并通過昌都人事平臺發布招聘公告。八宿海螺公司辦公室主任劉卓表示,公司力爭2026年用工本地化率超70%。截至目前,公司已招收昌都市11縣區員工190名,帶動182戶家庭實現穩定增收。2024年,八宿海螺公司實現過億元的工業產值,就業崗位的增加為本地群眾打開了就業窗口。這座“就業大學”的畢業證書,正映照在八宿海螺公司每位員工的笑臉上,鐫刻在八宿縣域經濟的增長曲線上。
信息來源:西藏日報